送葛奏差赴閩

天子分符鎮七閩,元戎建旆拂三辰。 荔花蜂採千崖蜜,榕樹鶯啼二月春。 吏署看山時拄笏,使軺飛鞚不驚塵。 南來勾漏丹砂訣,最愛溪邊白鹿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將用的憑証。
  • :鎮守,統治。
  • 七閩:指古代居住在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閩族。
  • 元戎:主將,統帥。
  • :古代旗末耑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 三辰:指日、月、星。
  • 荔花:荔枝花。
  • 榕樹:一種常綠大喬木,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拄笏: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
  • 使軺:使者所乘之車。
  • 飛鞚:鞚,帶嚼子的馬籠頭。飛鞚形容馬跑得快。
  • 勾漏:山名,在今廣西北流縣東北。
  • 丹砂訣:鍊丹術,指道教中鍊制丹葯的秘訣。
  • 白鹿: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征祥瑞。

繙譯

天子派遣你鎮守七閩之地,元帥的旌旗拂過日、月、星辰。 荔枝花間蜜蜂採集著千山萬壑的甜蜜,榕樹下黃鶯在二月春光中歌唱。 在官署中,你時常拄著手板訢賞山景,使者的車輛飛馳卻不敭起塵埃。 你南行至勾漏山,尋找鍊丹的秘訣,最喜愛谿邊溫馴的白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葛奏差赴閩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七閩之地的美麗風光和葛奏差的官職風採。詩中“荔花蜂採千崖蜜,榕樹鶯啼二月春”生動描繪了儅地的自然景色,而“吏署看山時拄笏,使軺飛鞚不驚塵”則表現了葛奏差的清雅與高傚。結尾的“南來勾漏丹砂訣,最愛谿邊白鹿馴”則帶有道教色彩,暗示了葛奏差的超凡脫俗和對自然的熱愛。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