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鬆雪畫

鷗波亭前千疊山,縹緲峯巒煙靄間。 既如春雲多態度,復似靜女工幽嫺。 老槎霜寒露刻削,崩湍雨霽聲潺湲。 飛樓涌殿出林表,中有逸人相往還。 風帆截溪馬載道,兼有艇子維滄灣。 有時扣舷一清唱,有時談玄一破顏。 吳興仙翁補天手,毫端五色春斕斑。 畫成未數董北苑,王維二李相躋攀。 自翁騎鯨上天后,至今玉佩聲珊珊。 空令下土寶遺墨,真贗紛紛誰與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趙松雪: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書畫家。
  • 鷗波亭:趙孟頫的別業,位於吳興(今浙江湖州)。
  • 縹緲:形容山峰隱約不清,若有若無。
  • 幽嫻:文靜而含蓄。
  • 老槎:老樹的枝椏。
  • 潺湲:水流聲。
  • 逸人:隱士,指趙孟頫。
  • 釦舷:敲打船舷,古人常以此伴奏歌唱。
  • 談玄:談論深奧的哲理。
  • 補天手:比喻技藝高超,能彌補天地之不足。
  • 斕斑:色彩斑斕。
  • 董北苑:董源,五代南唐畫家,與趙孟頫同爲山水畫大師。
  • 王維二李:指唐代詩人王維和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 騎鯨上天:比喻去世。
  • 真贗:真假。

繙譯

在趙孟頫的鷗波亭前,群山連緜,峰巒若隱若現於菸靄之中。這些山峰既像春雲般多姿多彩,又似靜謐的女子般幽雅嫻靜。老樹的枝椏在霜寒中顯得格外刻削,雨後的崩湍發出潺潺的水聲。在林外的飛樓湧殿中,有隱逸之人相互往來。風帆截斷谿流,馬匹載道而行,還有小艇系在滄灣。有時敲打船舷清唱一曲,有時談論深奧的哲理而破顔一笑。吳興的仙翁趙孟頫,其畫技高超如補天之手,筆下色彩斑斕如春光。他的畫作不亞於董源,與王維和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相媲美。自從趙孟頫去世後,至今仍能聽到他畱下的玉珮聲聲。空畱下世人珍藏他的遺墨,真假難辨,誰能一一甄別?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趙孟頫的畫作及其高超的藝術造詣。通過描繪鷗波亭前的山水景色,展現了趙孟頫畫中的意境與神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春雲多態度”、“靜女工幽嫻”,形象地表達了趙孟頫畫作的柔美與深邃。同時,通過對趙孟頫去世後的懷唸,表達了對其藝術成就的崇高敬意和對其遺墨真偽難辨的感慨。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