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仙宗寺約曾元瑞不至

· 盧琦
畫角聲殘曙色開,吟魂先已繞山隈。 涼風入樹鳴茅屋,疏雨吹花落石苔。 老鶴不知仙已去,蹇驢還載客重來。 故人卻負煙霞約,何處青樓把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角:古代樂器,形似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
  • 曙色:黎明的天色。
  • 吟魂:詩人的靈魂或詩興。
  • 山隈:山的彎曲處。
  • 茅屋:用茅草覆蓋屋頂的簡陋房屋。
  • 蹇驢:行動遲緩的驢子。
  • 煙霞約:指與山水自然有關的約定。
  • 青樓:古代指豪華精緻的樓房,多指妓院。

翻譯

黎明的天色中,畫角的聲音漸漸消散,我的詩興已經先我一步繞到了山的彎曲處。 涼風吹過樹木,吹響了茅屋,稀疏的雨點吹落了花朵,落在石頭的青苔上。 那隻老鶴似乎不知道仙人已經離去,行動遲緩的驢子還載着客人再次到來。 而我的故人卻辜負了與山水自然有關的約定,不知他在何處豪華精緻的樓房中,舉杯暢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再次遊覽仙宗寺時,對自然美景的沉醉以及對未能如約而至的故人的思念。詩中「畫角聲殘曙色開」一句,以聲入景,展現了清晨的寧靜與美麗。後文通過對涼風、疏雨、老鶴、蹇驢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意境。結尾處對故人的思念與對煙霞約的辜負,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使全詩情感更加豐富。

盧琦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峯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