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

辜負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夢斷人腸,靜倚銀釭待。隔浦紅蘭堪採,上扁舟傷心欸乃。梨花帶雨,柳絮迎風,一番愁債。 回首當年,綺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瑟夜銀箏,歌舞人瀟灑。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淒涼千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銀釭(yín gāng):古代用來點燃的銀製燭臺。
  • 紅蘭(hóng lán):指紅色的蘭花,比喻美好的景色。
  • 扁舟(biǎn zhōu):小船。
  • 梨花帶雨(lí huā dài yǔ):下着雨的梨花,形容梨花在雨中的景象。
  • 柳絮(liǔ xù):柳樹的絮花。
  • 愁債(chóu zhài):指因憂愁而欠下的債務。
  • 綺樓畫閣(qǐ lóu huà gé):華麗的樓閣。
  • 瑤瑟(yáo sè):傳說中神仙所用的琴。
  • 銀箏(yín zhēng):銀製的箏,古代樂器。
  • 珠履(zhū lǚ):用珍珠製作的鞋子。

翻譯

燭光搖曳,辜負了上天賦予的美好,美景如海般廣闊。美好的時光只是一場短暫的夢,讓人心碎,靜靜地倚在銀燭旁等待。對岸的紅色蘭花值得采摘,坐在小船上,心情沉重。梨花在雨中搖曳,柳絮隨風飄舞,一段憂愁的故事。

回首往昔,華麗的樓閣閃耀着光彩。白天彈奏着瑤琴,夜晚彈奏着銀箏,歌舞間灑脫自如。從前在市朝中的一切已經改變,繁華難再現。金釵閃爍着十二種光芒,珠履閃耀着三千種光彩,淒涼的景象已經持續了千載。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美好而悲傷的故事,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現了時光流逝和人生滄桑的主題。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美麗的景色和華麗的過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繁華的懷念與悲傷。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眷戀。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爲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於松江區小崑山鎮蕩灣村華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