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詠柳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淒涼,剩粉餘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拼音

所属合集

#一剪梅

譯文

殘陽如血,令人傷情,斜射着無垠的山川。故國覆亡,到處是一派淒涼。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殘破狹小的宮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東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陳後主荒淫誤國,昨日的陳朝宮殿,今年又變作隋朝的宮庭。 不堪回首,往事就像這輕浮的柳絮,剎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舊似煙知霧地漫天飆飛。柔軟的柳枝,青翠的柳葉,像細雨濛濛,西風剛剛吹過,東風又來侵襲,幾番風雨。

注釋

一剪梅:詞牌名。此詞牌以周邦彥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句,故取爲調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重頭六十字,平韻。 金溝:御溝,御河,上有金鰲玉蝀橋,故簡言之,水即溝中水。 陳宮:陳朝宮殿。 隋宮:隋朝宮殿。隋煬帝曾築長堤植萬柳。 一晌(shǎng):一轉眼。晌:不多久,讀若“賞”。

夏完淳以一腔忠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復國的大潮之中,所寫的詩、文、賦、詞,無不悲歌激烈,血淚淚交融。辭風師承陳子龍。此首《一剪梅》,也同樣是借詠柳來抒發一腔亡國之痛。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爲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於松江區小崑山鎮蕩灣村華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