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上山晨採樵,下山逢猛虎。深林叢薄不可度,熊貔巉巖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頭據地而長號,使我心悲淚如雨。舍中無人,言父與妻。 爨下又無食,使我孤兒啼。拔劍前致詞:"爾胡不仁至此爲。 棱牙鋸齒,食人之肝,拒骨而撐屍。膏血布川穀,烏銜其肉,倒掛東南枝。 "惻惻草野中,行哭聲正悲。嬌女行採桑,道逢野虎搏食之。 倉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搖思。便復舍我置道傍,我欲東歸河無樑。 綿綿邈邈,思我故鄉。嗟爾行路人,猛虎當關慎莫行,思我父母多苦辛。 吁嗟猛虎白額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從彼豺狼羣。 城中咆哮竟夕聞,吾將訴汝於泰山君。猛虎行,且莫歌,泰山之君奈若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āo):指在山林中砍伐木材的人。
  • 熊貔(xiónɡ pí):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 巉巖(chán yán):陡峭的岩石。
  • (cuàn):古代炊具。
  • (hú):指野獸。
  • 棱牙鋸齒(lénɡ yá jù chǐ):形容猛獸的牙齒。
  • 膏血布川穀(ɡāo xuè bù chuān ɡǔ):指猛獸吃人後留下的血肉。
  • 烏銜其肉(wū xián qí ròu):烏鴉叼着它的肉。
  • 倒掛東南枝(dào ɡuà dōnɡ nán zhī):指屍體被懸掛在樹枝上。
  • 惻惻(cè cè):形容悲傷的樣子。
  • 搏食(bó shí):指猛獸撲向獵物準備吃掉。
  • 倉浪(cānɡ lànɡ):指猛虎。
  • 瞑目(mínɡ mù):閉上眼睛。
  • 綿綿邈邈(mián mián miǎo miǎo):形容遙遠的樣子。
  • 白額狸斑(bái é lí bān):形容猛虎的顏色。
  • 泰山君(Tài Shān jūn):指泰山的神靈。

翻譯

砍柴的人清早上山,下山時遇到了一隻兇猛的老虎。茂密的樹林讓我無法通過,熊貔在陡峭的岩石上向我怒吼。老虎想要吃我,我低頭站在原地長時間呼救,心中悲傷如雨。家中無人,只能想起父親和妻子。竈臺下也沒有食物,讓我這個孤兒獨自啼哭。我拔出劍,向老虎說道:"你爲何如此殘忍至此。你的尖牙鋸齒,吃人的肝臟,拒絕骨頭而撐起屍體。血肉遍佈山谷,烏鴉叼着肉,懸掛在東南的樹枝上。"在草原上傳來悲哀的哭聲,行走的嬌女遇到了野虎準備襲擊。天空中的雲浪變得無情,老虎閉上眼睛彷彿在思考。老虎又把我放下,我想要回家卻無路可走。遙遠而空曠,思念着我的故鄉。唉,行路的人啊,遇到老虎要小心謹慎,想想我的父母多麼辛苦。唉,老虎,白額、狸斑、黑文,爲何不過河離去,去找那些豺狼。城中傳來老虎的咆哮聲,我將向泰山之神訴說你的惡行。老虎行動,暫時別歌唱,泰山之神會如何對待你。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山林中遭遇兇猛老虎的驚險經歷,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人與自然界中兇猛野獸的對抗。詩中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生動,表達了人在面對危險時的無助和悲傷,同時也體現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對生命的珍惜。通過對老虎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大自然中生存法則的殘酷和人類與自然的脆弱對比,引人深思。

徐禎卿

徐禎卿

明吳縣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少精文理,長稱文雄,詩甲海內,名滿士林。躋身江東三才子、吳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談藝錄》等。 ► 2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