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嵩山少林寺

淨域龍巖上,香臺鷲嶺邊。 山由巨靈闢,教以法王傳。 二室圍蘭若,三花接梵筵。 土中元此地,檻外即諸天。 復岫低衡岱,回軒寫澗瀍。 雲衣披雜樹,虹影度飛泉。 綴牖皆青壁,緣堤盡白蓮。 神猿參講幕,馴鴿繞爐煙。 慧月秋逾徹,泥珠夕更鮮。 谷將鍾迸響,潭共鏡爭圓。 萬劫終成幻,三生並是緣。 願假金篦力,一爲照迷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淨域:清淨的地方;龍巖:傳說中的山名;香臺:供奉香火的地方;鷲嶺:山名;巨靈:傳說中的神靈;法王:佛教中的尊稱;蘭若:佛教用語,指僧院;梵筵:佛教用語,指供奉佛祖的場所;衡岱:山名;澗瀍:山名;綴牖:裝飾窗戶;爐煙:爐子冒出的煙;慧月:明亮的月亮;泥珠:明亮的珠子;金篦:佛教用語,指照亮迷途的工具;迷川:指迷失的河流。

翻譯

在淨淨的地方龍巖上,香火繚繞的香臺旁。這座山由傳說中的神靈巨靈開闢,傳授法王的教誨。兩座房宇環繞着僧院,三朵花環繞着供奉佛祖的場所。這片土地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檻外便是諸天。山巒起伏,低矮的衡山和高聳的岱山相間,曲曲折折的小路沿着澗水蜿蜒。雲霧繚繞着參天的樹木,彩虹的倒影穿越飛瀑。窗戶上都鑲嵌着青色的壁磚,沿着堤岸開滿了潔白的蓮花。神猿們在講經臺前參與討論,馴鴿們在爐煙中盤旋。明亮的月光透過秋天的雲層,晚霞中的珠子更加閃亮。山谷中鐘聲悠揚迴盪,湖泊中倒影爭相圓潤。萬劫終將化爲幻象,三世因緣共同。願藉助金篦的力量,爲迷失在河流中的人照亮前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少林寺的壯麗景色,以及寺內的宗教氛圍。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宗教儀式的描寫,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和神祕感。詩人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象,表達了對信仰和智慧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因果和轉世輪迴的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熱愛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