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北佛龕前重於去歲題處作

· 蘇頲
重巖載看美,分塔起層標。 蜀守經塗處,巴人作禮朝。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塵銷。 臥石鋪蒼蘚,行塍覆綠條。 歲年書有記,非爲學題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巖:重疊的山岩。
  • 層標:層次分明的標誌。
  • 蜀守:蜀地的官員。
  • 巴人:巴地的居民。
  • 三界:佛教用語,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泛指世界。
  • 六塵:佛教用語,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是煩惱的緣由。
  • 臥石:平躺的石頭。
  • 行塍:行走的小徑。
  • 歲年:年歲。
  • 非爲學題橋:不是爲了學習而題寫橋上的詩句。

翻譯

重疊的山岩顯得格外美麗,分塔層次分明地矗立着。 蜀地的官員曾經經過這裏,巴地的居民來此朝拜。 這片土地彷彿超越了三界的界限,空曠中六塵皆消。 平躺的石頭上鋪滿了青苔,行走的小徑被綠枝覆蓋。 歲月留下了記載,我題寫此地並非爲了學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利州北佛龕前的景緻,通過「重巖」、「分塔」等意象展現了山岩的壯美和塔的莊嚴。詩中「蜀守經塗處,巴人作禮朝」反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後句「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塵銷」運用佛教術語,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意境。結尾「歲年書有記,非爲學題橋」則表明了題詩的非功利性,強調了個人情感的抒發。整體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深刻感悟。

蘇頲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碩。蘇瑰子。幼敏悟強記。武則天時擢進士第。累遷中書舍人。襲封許國公,號“小許公”。玄宗開元間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與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與燕國公張說並稱爲“燕許大手筆”。罷爲禮部尚書,卒諡文憲。有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