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瑟行

· 鮑溶
金輿傳驚灞滻水,龍旗參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張釋之。 因高知處邯鄲道,壽陵已見生秋草。 萬世何人不此歸,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樂哀生知爲誰。 臣驚歡嘆不可放,願賜一言釋名妄。 明珠爲日紅亭亭,水銀爲河玉爲星。 泉宮一閉秦國喪,牧童弄火驪山上。 與世無情在速貧,棄屍於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視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訓二世哲,君獨何人至於斯。 灞陵一代無發毀,儉風本是張廷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輿(jīn yú):指皇帝的車駕。
  • 龍旗:指皇帝的旗幟。
  • 參天:高聳入雲。
  • 行殿:指皇帝巡遊時臨時搭建的宮殿。
  • (wēi):高大雄偉。
  • 左文皇帝右慎姬:指皇帝左右有文臣和妃子陪伴。
  • 北面:面向北方,古代臣子朝見君王的方向。
  • 張釋之:人名,西漢時期的著名法學家。
  • 邯鄲道:指通往邯鄲的道路,這裏象徵着權力的衰落。
  • 壽陵:指秦始皇的陵墓。
  • 萬世:永遠。
  • 一言:一句話。
  • 流清悲:流淌着清澈而悲傷的情感。
  • 徐樂:人名,可能指某個悲傷的人物。
  • 釋名妄:解除名分的虛妄。
  • 明珠爲日:比喻明珠如同太陽一樣明亮。
  • 水銀爲河玉爲星:比喻水銀如同河流,玉如同星星。
  • 泉宮:指秦始皇的地下宮殿。
  • 秦國喪:秦國的滅亡。
  • 牧童弄火:牧童玩耍時不慎引起火災。
  • 驪山:秦始皇陵墓所在地。
  • 與世無情:與世無爭,不關心世事。
  • 速貧:迅速貧窮。
  • 棄屍於野:屍體被遺棄在荒野。
  • 由斯葬:就這樣被埋葬。
  • 生死茫茫:生死未卜,不可預知。
  • 視不一姓:看待不同姓氏的人。
  • 君莫悲:勸慰對方不要悲傷。
  • 始皇有訓:秦始皇有遺訓。
  • 二世哲:指秦二世,秦始皇的兒子,這裏指他的智慧或決策。
  • 君獨何人:你究竟是何人。
  • 灞陵:指秦始皇的陵墓。
  • 無發毀:沒有被破壞。
  • 儉風:節儉的風氣。
  • 張廷尉:指張釋之,因其曾任廷尉,故稱。

翻譯

皇帝的車駕傳來了驚動灞水和滻水的聲音,龍旗高聳入雲,行殿巍峨壯觀。皇帝左右有文臣和妃子陪伴,北面侍立的是臣子張釋之。因爲高處可以知道通往邯鄲的道路,秦始皇的陵墓壽陵已經長滿了秋草。萬世之中,有誰不是這樣歸去的,一句話出口就能讓人老去。高聲歌唱,倚着瑟琴流淌着清澈而悲傷的情感,徐樂的哀生又是爲了誰。臣子驚訝嘆息不已,希望得到一句話來解除名分的虛妄。明珠如同太陽一樣紅豔豔地掛在天空,水銀如同河流,玉如同星星。秦始皇的地下宮殿一旦關閉,秦國就滅亡了,牧童在驪山上玩火。與世無爭,不關心世事,就會迅速貧窮,屍體被遺棄在荒野,就這樣被埋葬。生死未卜,不可預知,看待不同姓氏的人,勸慰對方不要悲傷。秦始皇有遺訓,秦二世有智慧,你究竟是何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秦始皇的陵墓灞陵一代沒有被破壞,節儉的風氣本是張釋之所倡導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秦始皇及其陵墓的描繪,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金輿」、「龍旗」、「明珠爲日」等,展現了皇權的輝煌與衰落。同時,通過對「壽陵已見生秋草」、「生死茫茫不可知」等句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生死、歷史和命運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鮑溶

鮑溶

唐人,字德源。憲宗元和進士。與李益交厚。古詩樂府,可稱獨步。卒飄蓬薄宦,客死三川。有集。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