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令舍池臺

· 韓愈
灌池才盈五六丈,築臺不過七八尺。 欲將層級壓籬落,未許波瀾量鬥石。 規摹雖巧何足誇,景趣不遠真可惜。 長令人吏遠趨走,已有蛙黽助狼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盈:滿。
  • 層級:臺階的級數。
  • 籬落:籬笆。
  • 鬥石: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
  • 規摹:規劃和規模。
  • 景趣:景緻和趣味。
  • 趨走:奔走。
  • 蛙黽:蛙類動物。
  • 狼籍:雜亂無章的樣子。

翻譯

灌滿池塘的水才五六丈寬,築起的臺子不過七八尺高。 想要用臺階的級數來壓過籬笆,卻不允許波瀾的壯闊比量鬥石。 規劃和規模雖然巧妙,但不足以誇耀,景緻和趣味不夠深遠,真是可惜。 長久以來讓人和官吏遠道奔走,已經有蛙類動物增添了雜亂無章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個小小池臺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景物規模和深度的思考。詩中,「灌池才盈五六丈,築臺不過七八尺」描繪了池臺的狹小,而「欲將層級壓籬落,未許波瀾量鬥石」則反映了詩人對於景物應有更大氣魄的期待。後兩句「規摹雖巧何足誇,景趣不遠真可惜」直抒胸臆,認爲雖然規劃巧妙,但缺乏深遠的景趣,顯得可惜。最後一句「長令人吏遠趨走,已有蛙黽助狼籍」則以蛙黽的雜亂來象徵景緻的不足,增添了詩的諷刺意味。整體上,這首詩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景物美學的深刻見解和批評。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