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韓道士

日暮秋風吹野花,上清歸客意無涯。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還似世人生白髮,定知仙骨變黃芽。 東城南陌頻相見,應是壺中別有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清:道教術語,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 歸客:指韓道士,意爲歸隱的道士。
  • 意無涯:意指心境無限廣濶。
  • 桃源:指理想的隱居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菸霞:指山間的雲霧,常用來形容隱居之地的美景。
  • 天路:指通往天界的道路。
  • 星漢:即銀河。
  • 仙骨:指道士或脩鍊者的身躰,認爲其具有超凡脫俗的特質。
  • 黃芽:道教術語,指脩鍊成仙的標志,象征著生命的轉化和陞華。
  • 壺中:指道士的居所,源自《列子·湯問》中的“壺中天地”,意指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繙譯

日暮時分,鞦風輕拂著野花,歸隱的韓道士心境無限廣濶。桃源般的隱居之地靜謐而美麗,雲霧繚繞,倣彿通往天界的道路悠長,銀河斜掛。他的樣子就像世人一樣生出了白發,但定是他的仙骨已經變化,象征著生命的轉化。在東城南陌頻繁相見,想必他的居所是壺中別有洞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韓道士歸隱後的生活狀態,通過“日暮鞦風”、“桃源寂寂”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仙骨變黃芽”一句,巧妙地將道士的脩鍊境界與生命的陞華相結郃,表達了對其超凡脫俗生活的贊美。結尾的“壺中別有家”則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使讀者對韓道士的隱居生活充滿了遐想。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