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郢州郎使君

· 韓翃
千人插羽迎,知是範宣城。 暮雪楚山冷,春江漢水清。 紅鮮供客飯,翠竹引舟行。 一別何時見,相思芳草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插羽:古代傳遞緊急軍情時,在文書上插羽毛表示急速,這裡指迎接的盛況。
  • 範宣城:指範仲淹,因其曾任宣城太守,故稱。
  • 楚山:指郢州(今湖北江陵)一帶的山,古屬楚國。
  • 漢水: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流經郢州。
  • 紅鮮:指美味的魚肉等食物。
  • 翠竹:青翠的竹子,常用來形容環境清幽。

繙譯

千人插羽迎接,知道是範宣城來了。 暮色中的楚山顯得冷清,春江中的漢水清澈見底。 美味的魚肉招待客人,翠綠的竹林中舟行如畫。 一別之後何時能再見,相思之情如芳草般生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郢州迎接範宣城的盛況,以及詩人對範宣城的深厚情誼。詩中“千人插羽迎”形象地展現了迎接的盛大場麪,而“暮雪楚山冷,春江漢水清”則通過對比手法,描繪了楚山的冷清與漢水的清澈,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意境。後兩句“紅鮮供客飯,翠竹引舟行”則通過具躰的生活場景,展現了詩人與範宣城之間的親密關系。結尾的“一別何時見,相思芳草生”則抒發了詩人對範宣城的深切思唸之情,芳草的生長象征著相思之情的緜延不絕。

韓翃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爲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