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孫蕡
華月散高樹,列曜何參差。 流光射結綺,思婦慘中闈。 良人涉遠道,感嘆夜何其。 清聲發妙曲,宛轉有餘哀。 妙曲固可聽,餘哀知爲誰。 春至桃李妍,歲暮華色衰。 居然獨處廓,顧影久徘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月:明亮的月光。
  • 列曜:排列的星辰。
  • 參差:不齊的樣子。
  • 結綺:指華麗的窗戶。
  • 思婦:思念遠方丈夫的婦女。
  • :悲傷。
  • 中闈:內室的門。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涉遠道:走遠路。
  • 夜何其:夜有多深。
  • 清聲:清脆的聲音。
  • 妙曲:美妙的音樂。
  • 餘哀:餘下的哀愁。
  • :美麗。
  • 歲暮:年末。
  • 華色衰:容顏衰老。
  • 獨處廓:獨自一人處於空曠之地。
  • 顧影:看着自己的影子。
  • 徘徊:來回走動。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高大的樹木上,星辰排列得參差不齊。流動的光芒射入華麗的窗戶,思念遠方丈夫的婦女在內室的門邊感到悲傷。她的丈夫走上了遠路,她感嘆這夜有多深。清脆的聲音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音樂中充滿了餘下的哀愁。雖然美妙的音樂值得聆聽,但這餘下的哀愁又是爲了誰呢?春天到來時,桃李花開得美麗,但到了年末,美麗的容顏也會衰老。她獨自一人處於空曠之地,看着自己的影子,久久地徘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思婦在夜晚的孤獨和哀愁。通過「華月散高樹」和「列曜何參差」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悽美的夜晚氛圍。詩中的「思婦慘中闈」和「良人涉遠道」直接表達了思婦對遠行丈夫的思念和擔憂。後文通過「妙曲固可聽,餘哀知爲誰」以及「歲暮華色衰」等句,進一步抒發了思婦對時光流逝和容顏衰老的無奈與哀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孫蕡對女性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