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陽河

· 孫蕡
櫓聲咿軋如人語,魚吹浪花作飛雨。停船把酒小孤山,頃刻回梢失前侶。 危檣五兩飛向東,李陽河水起西風。江豚翻波出覆沒,舟人倚柁認晴虹。 秋雲陰陰樹葉脫,樹頭黃睢猶聒聒,明日雲開楚天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咿軋(yī yà):形容櫓聲或船槳聲。
  • 魚吹浪花:魚兒在水中躍動,激起浪花。
  • 小孤山:地名,可能指長江中的小孤山。
  • 頃刻:極短的時間。
  • 回梢:船隻迴轉。
  • 危檣:高高的桅杆。
  • 五兩:古代船帆的計量單位,此處指船帆。
  • 江豚:一種生活在江河中的水生哺乳動物。
  • :船舵。
  • 晴虹:晴天出現的彩虹。
  • 陰陰:陰沉的樣子。
  • 黃睢(huáng suī):黃鸝的別稱。
  • 聒聒:形容鳥叫聲嘈雜。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天空。

翻譯

櫓聲像人在低語,魚兒躍起激起浪花,彷彿飛雨。停船在小孤山下,舉杯飲酒,轉眼間船隻迴轉,前面的同伴已不見蹤影。 高高的桅杆上,船帆向東飛馳,李陽河上吹起了西風。江豚在波濤中翻滾,時隱時現,船伕靠着舵,凝視着晴天出現的彩虹。 秋天的雲朵陰沉,樹葉紛紛落下,樹上的黃鸝還在嘈雜地叫着,期待着明天雲散天晴,楚地的天空一片開闊。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江上行舟的景象,通過櫓聲、魚躍、浪花等細節,傳達出旅途中的寧靜與變幻。詩中「頃刻回梢失前侶」一句,巧妙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旅途的孤獨感。後段通過描繪秋雲、落葉和黃鸝的叫聲,預示着天氣的變化,期待着晴朗的開闊天空,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美好天氣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孫蕡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感悟。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