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畫十首

· 孫蕡
曾記東林信杖藜,遠公門對石橋西。 長鬆月落猿聲歇,贏得青山似虎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藜:拄着柺杖。
  • 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這裏代指高僧。
  • 虎溪:位於廬山,相傳慧遠送客不過溪,過此,虎輒號鳴,故名虎溪。

翻譯

我曾記得在東林寺中,拄着柺杖行走,高僧的門前正對着石橋的西邊。長長的松樹在月光的照耀下,猿猴的叫聲漸漸停歇,最終,青山變得如同虎溪一般靜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東林寺的寧靜體驗。通過「杖藜」、「遠公門對石橋西」等細節,勾勒出一幅靜謐的寺廟景象。後兩句「長鬆月落猿聲歇,贏得青山似虎溪」則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孫蕡對自然與宗教的深刻感悟。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