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作

· 孫蕡
高林翳當道,莽莽秋向深。 迴風亂落木,驕陽亦化霖。 我行泥塗中,淒厲入我襟。 白日晦平陸,玄雲生夕陰。 歸鳥靜不飛,暝猿長哀吟。 感此時景邁,況將陽月臨。 不怨行路難,所嗟歲駸尋。 悲鳴激楚奏,思苦調南音。 鍾儀久已死,誰復知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ì):遮蔽。
  • 莽莽:形容草木茂盛。
  • 化霖:指驕陽變成了連綿的雨。
  • 淒厲:形容風聲尖銳刺耳。
  • :昏暗。
  • 玄雲:黑雲。
  • :黃昏。
  • 陽月:指農曆十月。
  • 駸尋:形容時間迅速流逝。
  • 激楚:形容聲音激昂悲切。
  • 鍾儀:古代樂官,此處指知音。

翻譯

高大的樹林遮蔽了道路,茂密的秋意愈發深沉。迴旋的風吹亂了落葉,連驕陽也變成了連綿的雨。我在泥濘的路上行走,淒厲的風聲穿透了我的衣襟。白日裏平原顯得昏暗,黑雲在傍晚時分聚集。歸巢的鳥兒靜止不動,黃昏的猿猴發出長長的哀鳴。感慨這時光的流逝,何況十月即將來臨。我不怨恨旅途的艱難,只是嘆息歲月匆匆。悲鳴聲激昂如同楚地的音樂,思緒苦澀如同南方的曲調。鍾儀已經死去很久,還有誰能理解我的心聲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深秋時節的淒涼景象,通過「高林」、「迴風」、「落木」、「驕陽化霖」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壓抑而悲涼的氛圍。詩中「淒厲入我襟」、「白日晦平陸」等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愁。後文通過對「陽月」、「歲駸尋」的感嘆,以及「悲鳴激楚奏,思苦調南音」的比喻,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知音難尋的深切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世事滄桑的深刻感悟。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