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徠雅趣爲龔廷臣作

· 徐庸
徂徠夜裂山中石,恍見蜿蜒龍起蟄。 頭角崢嶸鱗甲粗,直上雲霄幾千尺。 欲飛未飛勞屈蟠,左攖右拿風雨寒。 飽經霜霰陳入骨,須鬣自老靈湫乾。 鬆形如龍龍如鬆,不由天工由畫工。 虎頭孫子得雅趣,神妙盡出毛錐鋒。 畢先韋偃稱往昔,追逐聲名繼蹤跡。 少陵去後歌者誰,今我對此三嘆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徂徠(cú lái):古代地名,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
  • 蜿蜒:形容曲折延伸的樣子。
  • 龍起蟄:龍從冬眠中甦醒,比喻事物突然活躍起來。
  • 頭角崢嶸:形容人的才華或氣勢突出。
  • 鱗甲:龍身上的鱗片和甲殼。
  • (yīng):觸動,干擾。
  • 霜霰:霜和雪珠,指寒冷的天氣。
  • 須鬣:龍的鬍鬚和鬃毛。
  • 靈湫:傳說中的神龍居住的深潭。
  • 虎頭孫子:指畫家的後代,這裏可能指某位畫家的孫子。
  • 毛錐鋒:毛筆的尖端,這裏指畫筆。
  • 畢先韋偃:古代的畫家,這裏指古代的繪畫大師。
  • 少陵:指杜甫,唐代著名詩人。

翻譯

徂徠的夜晚,山中的石頭彷彿裂開,我恍惚間看到一條龍從蟄伏中甦醒,蜿蜒而起。它的頭角崢嶸,鱗甲粗大,直衝雲霄,高達數千尺。這條龍似乎想要飛翔卻又未能飛起,它在風雨中左右掙扎,顯得有些疲憊。它飽經風霜,骨子裏透出歲月的痕跡,鬍鬚和鬃毛自然地老去,靈湫也已乾涸。這松樹的形狀如龍,龍的形狀又如鬆,這不是天工而是畫工的傑作。虎頭孫子得到了這種雅趣,他的神妙之作完全出自他那毛筆的尖端。古代的畫家如畢先韋偃已經過去,他們的聲名和蹤跡被後人追逐。杜甫之後,又有誰能歌唱這樣的景象呢?我今天對着這幅畫,不禁三嘆其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徂徠山中夜晚的奇景,展現了一條龍從蟄伏到欲飛的生動畫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蜿蜒龍起蟄」、「頭角崢嶸鱗甲粗」,形象地描繪了龍的雄壯與活力。同時,通過對龍的描寫,詩人也表達了對自然界神祕力量的敬畏和對藝術創作的讚美。詩的結尾提到杜甫,暗示了詩人對古代詩人和畫家的敬仰,以及對後繼無人的憂慮,體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