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黃徵士觀復

· 孫蕡
積翠西南天柱峯,中天彷彿玉芙蓉。 時清有客歌鳴鳳,地僻無人見臥龍。 白璧明珠淹下國,丹崖綠壑寄高蹤。 匡時正有丘園念,幾欲馳書道莫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翠:指山色蒼翠。
  • 天柱峯:山峯名,此處指高聳入雲的山峯。
  • 玉芙蓉:比喻山峯如玉雕的芙蓉花。
  • 鳴鳳:比喻賢才。
  • 臥龍:比喻隱居的賢才。
  • 白璧明珠:比喻珍貴的人才。
  • :留滯。
  • 下國:指偏遠的地方。
  • 丹崖綠壑:紅色的山崖和綠色的山谷,形容景色秀麗。
  • 高蹤:高尚的行跡。
  • 匡時:治理時世。
  • 丘園:指隱居之地。
  • 馳書:傳遞書信。
  • 道莫從:道路不通,無法前往。

翻譯

山色蒼翠的西南天柱峯,在空中彷彿是玉雕的芙蓉花。 時世清明有賢才在歌唱,但地處偏僻無人能見到隱居的賢者。 珍貴的人才留滯在偏遠之地,紅色的山崖和綠色的山谷寄託着高尚的行跡。 治理時世正需要隱居之地的賢才,幾次想要傳遞書信卻因道路不通而無法前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柱峯的壯麗景色,並通過對「鳴鳳」與「臥龍」的比喻,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和對時世的關注。詩中「白璧明珠淹下國」一句,既讚美了人才的珍貴,又暗含了對人才未能得到重用的遺憾。結尾的「匡時正有丘園念,幾欲馳書道莫從」則抒發了對治理時世的迫切心情,以及因道路阻隔而無法實現願望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才的深切關懷。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