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林風雨竹

· 徐庸
玉堂仙客居金臺,鳳凰池上時徘徊。 絲綸執掌幾年歲,調羹共待爲鹽梅。 文章不獨世所重,篔簹更有胸中材。 紫宸朝散日未午,瓊佩響自花間回。 平生心志好清玩,喜有綠竹當庭栽。 解衣盤薄小窗下,正值滿林風雨來。 高枝亂葉寫此態,雲氣惚恍連塵埃。 風聲號怒雨聲急,電母激電雷公雷。 乾坤上下互明晦,勢轉澎湃驚童孩。 深根搖撼不自把,綵鸞羽溼空毰毸。 湘川濤浪接渭水,千里便覺相喧豗。 陰山鐵騎走蒼莽,散亂不用宵銜枚。 須臾既罷若晴霽,似履夷坦忘崔嵬。 乃知神妙奪造化,方駕古昔無疑猜。 人間一紙不易得,重比瑚璉輕玫瑰。 菊窗先生新得此,披對令我襟懷開。 墨花點點漬龍尾,援筆笑把新詩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絲綸:古代指皇帝的詔書。
  • 調羹:比喻治理國家。
  • 鹽梅:古代調味品,比喻調和各種力量或味道。
  • 篔簹:古代指竹子。
  • 紫宸:古代帝王的宮殿。
  • 瓊佩:美玉製成的佩飾。
  • 盤薄:隨意坐臥。
  • 惚恍:模糊不清。
  • 澎湃:形容水勢浩大。
  • 毰毸:羽毛散亂的樣子。
  • 喧豗:喧鬧聲。
  • 宵銜枚:古代行軍時,士兵口銜枚以防止喧譁。
  • 夷坦:平坦。
  • 崔嵬:高聳不平。
  •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食物的器具,比喻珍貴。
  • 玫瑰:美玉。
  • 龍尾:指硯臺。

翻譯

玉堂中的仙人居住在金臺,時常徘徊在鳳凰池上。執掌着皇帝的詔書多年,治理國家如同調和鹽梅。他的文章不僅被世人所重視,心中還有竹子的品格。紫宸宮散朝時日未午,他佩戴着瓊佩從花間歸來。平生喜歡清雅的玩物,庭院中喜歡種綠竹。在小窗下隨意坐臥,正逢滿林風雨來臨。高枝亂葉描繪出這種景象,雲氣模糊連着塵埃。風聲呼嘯雨聲急促,電母激發閃電雷公雷鳴。天地上下交替明暗,氣勢澎湃驚嚇孩童。深根搖動不能自持,綵鸞羽毛溼亂散落。湘江的波濤與渭水相連,千里之外都能聽到喧鬧聲。陰山的鐵騎在蒼莽中奔走,散亂無序不用夜行銜枚。片刻之後若晴朗,彷彿踏上了平坦之路忘記了高聳。於是知道這種神妙勝過造化,與古代無異無需懷疑。人間難得一紙,珍重如瑚璉輕視如玫瑰。菊窗先生新得到此畫,披覽令我心懷大開。墨花點點染在硯臺上,揮筆笑着裁剪新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高雅的文人在風雨中的庭院景象,通過風雨中的竹林、雷電等自然元素,展現了自然的壯麗與文人的清雅情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絲綸執掌」、「調羹共待爲鹽梅」等,展現了文人對治理國家的理解和期待。後文通過風雨的描寫,表達了自然力量的震撼與文人對清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徐庸的高超詩藝和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徐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