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舟次英德

· 孫蕡
西清去歲侍羣仙,坐候晨鐘拱御筵。 滄海頭顱今四十,彤庭禮樂舊三千。 盛寒頗似庚申夜,飄泊還逢癸丑年。 明日扁舟江上路,梅花開遍野雲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清:指西宮,即皇宮。
  • 去歲:去年。
  • 羣仙:比喻朝廷中的高官顯貴。
  • 晨鐘:早晨的鐘聲,這裏指朝會的鐘聲。
  • 拱御筵:拱手站在皇帝的宴席前,表示尊敬。
  • 滄海頭顱:比喻經歷了很多歲月。
  • 彤庭:紅色的庭院,指皇宮。
  • 禮樂舊三千:指古代的禮樂制度,這裏表示對過去的懷念。
  • 盛寒:嚴寒。
  • 庚申夜:庚申年(1620年)的夜晚,這裏可能指某個特定的寒冷夜晚。
  • 飄泊:流浪,漂泊不定。
  • 癸丑年:癸丑年(1613年),這裏可能指詩人流浪的那一年。
  • 扁舟:小船。
  • 江上路:江中的航道。
  • 野雲邊:野外的雲彩邊緣,形容梅花開放的地方偏遠。

翻譯

去年我在皇宮侍奉羣仙,等待着晨鐘響起,恭敬地站在皇帝的宴席前。如今,我已四十歲,經歷了無數歲月,而皇宮中的禮樂制度依舊如舊。這嚴寒的夜晚,讓我想起了庚申年的那個夜晚,而我如今依舊漂泊不定,恰逢癸丑年。明天我將乘小船在江中航行,那時,我將會看到梅花盛開在野外雲彩的邊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西清去歲侍羣仙」與「滄海頭顱今四十」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從年輕時的榮耀到中年時的滄桑。後兩句則通過對特定年份的提及,加深了時間的流逝感。結尾的「梅花開遍野雲邊」則寄託了詩人對未來旅途的美好期待。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