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太白墓三首

· 孫蕡
伊昔開元全盛日,詞林供奉被恩光。 鸞簫曲奏清平調,宮錦春明七寶牀。 野鹿銜花人似玉,長鯨吸浪月如霜。 來遊不見凌風處,迢遞青山入夜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伊昔:從前。
  •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代表唐朝的鼎盛時期。
  • 詞林:指文學界,這裏特指供奉皇帝的文官。
  • 供奉:在皇帝身邊供職的官員。
  • 被恩光:受到皇帝的恩寵。
  • 鸞簫:古代傳說中鳳凰的樂器,這裏指美妙的音樂。
  • 清平調:一種音樂曲調,這裏指優美的音樂。
  • 宮錦:宮廷中使用的華麗錦緞。
  • 七寶牀:用七種寶物裝飾的牀,象徵富貴。
  • 長鯨吸浪:比喻壯觀的景象,如同巨大的鯨魚吸水。
  • 凌風:乘風,形容高飛或超凡脫俗。
  • 迢遞:遙遠。
  • 夜郎: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國家,這裏指邊遠之地。

翻譯

在從前開元盛世的時期,文學界的供奉們受到了皇帝的恩寵。美妙的音樂奏起了清平調,宮廷中鋪着華麗的錦緞,七寶牀上春光明媚。野鹿銜着花,人們美如玉,巨大的鯨魚吸水,月光如霜。我來此遊歷,卻未能見到那乘風高飛的地方,只見到遙遠的青山延伸至邊遠的夜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開元盛世的繁華景象,通過「詞林供奉被恩光」、「宮錦春明七寶牀」等句,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榮耀和宮廷的富麗。後半部分通過「長鯨吸浪月如霜」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轉而抒發了詩人對逝去輝煌的懷念與對現實無法觸及那輝煌的遺憾。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代的緬懷和對現實的感慨。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