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御史孟陽之官西河

· 孫蕡
幾年文墨侍彤闈,妙句曾看對御題。 翠柏臺前聽雨漏,金蓮炬底立霜蹄。 當時意氣青雲動,此日悽遲皁帽低。 歧路相逢又相別,灤河煙樹冷悽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彤闈(tóng wéi):古代宮殿的門,常塗以硃紅色,故稱。這裏指宮廷。
  • 妙句:精妙的詩句。
  • 翠柏臺:指宮廷中的高臺,周圍種植翠柏。
  • 雨漏:指雨聲,也暗示時間的流逝。
  • 金蓮炬:金色的蓮花形燈燭,宮廷中使用的照明工具。
  • 霜蹄:指馬蹄,因常在霜雪中行走而得名。這裏可能指宮廷中的馬匹或官員的馬車。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也指志向遠大。
  • 悽遲:淒涼遲緩。
  • 皁帽:黑色的帽子,常爲低級官員或平民所戴。
  • 歧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選擇或離別。
  • 灤河: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煙樹:被煙霧籠罩的樹木,形容景色朦朧。

翻譯

多年來,我侍奉在宮廷中,沉浸於文墨之中, 曾親眼見過你精妙的詩句被皇帝讚賞。 在翠柏環繞的高臺上,我們聽着雨聲,感受時間的流逝, 在金色的蓮花燈燭下,我們站立,周圍是宮廷中的馬蹄聲。 那時,我們的意氣風發,彷彿能觸動青雲, 而今,我卻感到淒涼遲緩,戴着低級的皁帽。 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們相遇又即將分別, 灤河邊的煙霧籠罩着樹木,景色冷清而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陳孟陽在宮廷中的往事與現今的離別之情。通過對比過去在宮廷中的榮耀與現在的淒涼,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翠柏臺」、「金蓮炬」等,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和情感深度。末句的「灤河煙樹冷悽悽」更是以景結情,將離別的哀愁與自然景色的淒涼融爲一體,令人感慨萬分。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