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洪二首

· 孫蕡
呂梁積石天崢嶸,徐州上洪波稍平。 蛟龍怒卷四時雨,砥柱亂落三秋星。 辛夷杜若散洲渚,貝闕珠宮開窈冥。 舟人倚棹笑相語,九里山色連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徐州洪:指徐州地區的洪水。
  • 呂梁:山名,位於今山西省西部,黃河與汾河之間。
  • 積石:堆積的石頭。
  • 天崢嶸:形容山勢高峻。
  • 上洪:指上游的洪水。
  •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水中龍,常用來比喻洪水。
  • 砥柱:比喻堅強的支柱或中心。
  • 三秋:指秋季的三個月,也泛指秋天。
  • 辛夷:一種植物,又名紫玉蘭。
  • 杜若:一種香草。
  • 洲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 貝闕珠宮:形容水中宮殿的華麗。
  • 窈冥:深遠幽暗的樣子。
  • 舟人:船伕。
  • 倚棹:靠在船槳上。
  • 九里山:山名,位於徐州附近。
  • 彭城:徐州的古稱。

翻譯

呂梁山上堆積的石頭高聳入雲,徐州上游的波濤稍顯平靜。 蛟龍般的洪水捲起四季的雨水,堅如砥柱的山峯在秋天的星光下顯得格外清晰。 辛夷和杜若遍佈水中的小島,水下的宮殿華麗而幽深。 船伕們靠在船槳上相互交談,九里山的景色與彭城相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徐州地區洪水的壯觀景象,通過對比呂梁山的高峻與徐州洪水的平靜,展現了自然界的宏偉與和諧。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蛟龍怒卷」、「砥柱亂落」等,生動地表現了洪水的力量和山峯的堅固。後兩句則通過描繪水中的植物和宮殿,以及船伕的交談,增添了一絲人文氣息,使得整首詩既有力量的展現,又不失細膩的情感。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