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次公入賀萬壽

屐底山川遍七閩,仍將金鏡入楓宸。 三爲大國掄文吏,兩作中朝獻壽臣。 拄笏露華流紫殿,稱觴霞色動青旻。 爲知燕錫承明後,首問華陽擊築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屐底:鞋底,比喻行走。
  • 七閩:指福建地區,古代有七閩之稱。
  • 金鏡:比喻明亮的鏡子,這裡可能指王次公的才華或品德。
  • 楓宸:指朝廷。
  • 掄文吏:選拔文官。
  • 中朝:指朝廷。
  • 獻壽臣:指爲皇帝祝壽的臣子。
  • 拄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這裡指上朝。
  • 露華:露水,比喻清新的氣息。
  • 紫殿:指皇宮。
  • 稱觴:擧盃祝酒。
  • 霞色:朝霞的顔色,比喻喜慶的氣氛。
  • 青旻:指天空。
  • 燕錫:燕地的錫,指皇帝的賞賜。
  • 承明:指皇帝的居所。
  • 華陽:地名,這裡可能指王次公的家鄕。
  • 擊築人:指擊築的樂師,築是一種古代樂器。

繙譯

你的腳步遍及福建的山川,如今又帶著你的明鏡般的才華進入朝廷。 三次爲大國選拔文官,兩次作爲朝廷的臣子爲皇帝獻上壽禮。 在朝堂上,你手持笏板,露水般的清新氣息彌漫在紫色的皇宮中,擧盃祝酒時,朝霞般的喜慶色彩映照在青天之上。 我知道,在皇帝的賞賜之後,你會首先關心那位來自華陽的擊築樂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次公的功勣和品德,通過“金鏡”、“露華”、“霞色”等意象,展現了他的清廉和喜慶的形象。詩中“三爲大國掄文吏,兩作中朝獻壽臣”突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對國家的忠誠。結尾的“首問華陽擊築人”則顯示了他不忘本心,關心民間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王次公的贊美和祝福。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