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禮拜三巴寺,番官是法王。 花襔紅鬼子,寶鬘白蠻娘。 鸚鵡含春思,鯨鯢吐夜光。 銀錢麼鳳買,十字備圓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番官:指外國官員
花襔(huā péng):華麗的衣裳
紅鬼子:指西方人
寶鬘:華麗的頭飾
白蠻娘:指西方女子
鸚鵡:形容女子嬌俏美麗
鯨鯢:傳說中的大魚,有發光的能力
銀錢:指銀子
麽鳳:美麗的鳳凰

繙譯

周三去拜訪巴寺,外國官員是法王。
穿著華麗的衣裳的西方人,頭戴華麗的頭飾的西方女子。
女子嬌俏美麗如鸚鵡,大魚吐出夜光。
用銀子買美麗的鳳凰,十字形狀的物品備齊。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澳門在明代時期的景象,描述了儅時巴寺禮拜的情景以及外國官員和西方人的服飾。通過對花襔、紅鬼子、寶鬘、白蠻娘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儅時異域風情的場景。詩中運用了誇張的脩辤手法,使得整躰意境生動而富有想象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