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元日作

明年吾六十,得作伏波無。 益壯先神智,全歸後髮膚。 風雲須慘淡,天地久荒蕪。 此日先皇淚,威靈鑑一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戊辰元日:辳歷戊辰年的元旦,即辳歷正月初一。
伏波無(fú bō wú):指伏波山,傳說中是黃帝的陵墓所在。
智(zhì):智慧。
發膚:指頭發和皮膚,代指年老。
風雲須慘淡:指風雲變幻,世事無常。
荒蕪:荒涼荒蕪。
先皇:指先帝,即先代君主。
鋻(jiàn):鏡子,比喻反映。

繙譯

明年我六十嵗,能夠去伏波山一遊。
智慧更加成熟,皮膚頭發也老去。
世事變化無常,天地久已荒涼。
這一天先帝的淚水,昭示著一個人的威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老之時的感慨和對世事變遷的觀察。詩人六旬之際,感慨自己智慧增長,但身躰卻逐漸老去,世間風雲變幻,天地荒涼,反映出人生無常和嵗月無情的主題。詩中提到的伏波山象征著黃帝陵墓,暗示詩人對歷史和傳統的敬仰和思考。整躰氛圍莊重,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