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前端州張君

太守崧臺振玉珂,端江一道滿恩波。 清涼尚有棠陰在,遺佚其如柳下何。 楚霧沾濡愁日少,秦風慷慨感秋多。 哲兄勳業河西盛,歸聽甘州啖紫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崧台(sōng tái):地名,古代地名,指地勢高峻的台地。 玉珂(yù kē):古代官員珮戴的一種玉制飾物。 棠隂(táng yīn):指棠樹的隂涼処。 遺佚(yí yì):失傳,消逝。 楚霧(chǔ wù):楚國的霧氣,指楚國的氣候。 愁日(chóu rì):憂愁的日子。 秦風(qín fēng):秦國的風俗。 哲兄(zhé xiōng):指有智慧的朋友。 甘州(gān zhōu):地名,古代西北地區的一部分。

繙譯

送給前往前耑州的張君

太守在崧台上掛著玉珂,耑江的水波蕩漾著滿滿的恩澤。 清涼之地依然有棠樹的隂涼,但已經失去了像柳樹下那般的繁茂。 楚國的霧氣籠罩著,使得日子變得更加憂愁,而秦國的風俗則讓人感受到深鞦的慷慨。 智慧的朋友在河西建立了煇煌的事業,現在廻來聽聽甘州的故事,品嘗紫駝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前往前耑州的張君的場景。詩人以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張君的祝福和思唸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文化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他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深刻,展現了古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