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

不戲新梅嶺上煙,對啼偏向酒杯前。 三春悔作江南客,萬里愁當落日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鷓鴣(zhè gū):一種鳥類,常被用作詩歌中的意象,象徵着哀愁和離別。
  • 新梅嶺:地名,可能指某個有新梅盛開的地方。
  • 對啼:相對而啼,指鷓鴣的叫聲。
  • 偏向:更傾向於。
  • 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即整個春天。
  • 江南客:指在江南旅居的人。
  • 落日天:日落時分的天空,常用來象徵一天的結束或人生的晚年。

翻譯

鷓鴣不會在新梅嶺上的煙霧中嬉戲, 而是更喜歡在酒杯前相對啼叫。 整個春天都後悔作爲江南的旅人, 在萬里之外,面對落日時分的天空,心中充滿了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鷓鴣的形象和行爲,表達了詩人深沉的鄉愁和對江南旅居生活的悔恨。詩中「不戲新梅嶺上煙」描繪了鷓鴣的孤寂,而「對啼偏向酒杯前」則進一步以鷓鴣的啼叫來象徵詩人的內心哀愁。後兩句「三春悔作江南客,萬里愁當落日天」直接抒發了詩人對江南旅居生活的後悔和對遠方家鄉的思念,落日天象徵着一天的結束,也暗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晚景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漂泊生活的無奈。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