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賦得甘灘鰣魚限魚字

灘下肥過灘上魚,罨中潑剌訴流初。 冰鱗觸損烹無及,玉箸殷勤食有餘。 三月亂隨西水下,九江爭向北山漁。 嘉名更得三來好,爲惜膏流作網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灘:淺水處。罨:畫。潑剌:水花飛濺。冰鱗:指魚的鱗片。觸損:碰傷。殷勤:殷勤款待。亂隨:指魚羣在水中游動。北山:指北面的山。嘉名:美名。膏流:指魚油。網疏:指網的網眼稀疏。

翻譯

在宴席上寫下了關於甘灘上的鰣魚的詩,限定了魚的數量。 灘下的魚比灘上的魚更肥壯,畫中勾勒出水花飛濺的景象。 冰鱗碰觸到了烹飪的傷害不及,用玉箸殷勤地食用還有餘。 三月裏魚羣在西水中游動,九江的魚爭相向北山的水域游去。 這美名更加得到了三番好評,可惜魚油流失成了網眼稀疏的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甘灘上的鰣魚,通過對魚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作者對鰣魚的獨特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象描寫,如灘下肥魚、冰鱗觸損等,使整首詩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作者通過對鰣魚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