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朵朵爭紅日,枝枝作燭龍。 炙天光盡煖,映水色還濃。 不葉珊瑚似,全花彩翠封。 年年春二月,先發海邊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朵朵:花朵
  • 枝枝:樹枝
  • 燭龍:像龍一樣的燭光
  • (zhì):烤熱
  • 盡煖:完全溫煖
  • 映水:倒映在水中
  • 珊瑚(shān hú):一種海洋生物,也指顔色鮮豔的東西
  • 彩翠:多彩的翠綠色
  • :覆蓋
  • 海邊峰:指生長在海邊的山峰

繙譯

攀上枝頭的花朵爭相綻放,樹枝倣彿成了龍形的燭光。烤熱的陽光溫煖地照耀著大地,倒映在水中的色彩更加濃鬱。花朵不僅像珊瑚一樣美麗,整樹花朵的顔色也如同彩翠覆蓋。每年春天的二月,它們首先在海邊的山峰上怒放。

賞析

這首詩以攀枝花爲題材,通過描繪花朵爭相綻放、樹枝如龍燭、陽光溫煖大地、色彩濃鬱等場景,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描寫,使得整首詩意境優美,讓人倣彿置身於春天的花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