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望有作

江南無路草萋萋,欲送王孫煙雨迷。 幾度蘭舟行不得,鷓鴣偏向夕陽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市。
  • 江南:長江以南的地區。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通稱,這裏泛指離人。
  • 蘭舟:裝飾華美的船,常用來指代船隻。
  • 鷓鴣:一種鳥,其叫聲常被用來象徵悲傷或離別。

翻譯

在江南無路可走的地方,草木茂盛,我想要送別貴族子弟,卻只見煙雨迷濛。多次嘗試乘船前行,但總是行不通,鷓鴣鳥偏偏在夕陽下啼叫,增添了離別的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南春日的離別場景,通過「草萋萋」、「煙雨迷」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憂傷的氛圍。詩中的「蘭舟行不得」和「鷓鴣偏向夕陽啼」加深了離別的無奈和悲情,表達了詩人對離人的深切不捨和江南春日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屈大均對離別情感的細膩把握和深刻表達。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