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

春魂多少在蠶叢,化作山花躑躅紅。 朵朵知含亡國恨,無情亦與子鵑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蠶叢(cán cóng):指蠶繭聚集的地方。 躑躅(zhí zhú):指植物在風中搖擺的樣子。 亡國恨:指對國家失去的懷念和悲傷。 子鵑:指杜鵑鳥。

翻譯

春天的靈魂有多少停留在蠶繭中,化作山間的花朵搖曳生姿的紅色。 每一朵花都明白地承載着失去國家的悲傷,即使沒有感情,也與杜鵑鳥一樣。

賞析

這首詩以杜鵑花爲象徵,表達了春天的美好與悲傷交織的意境。詩人通過描繪春天中杜鵑花的形象,暗喻了人生中的離別和悲傷。杜鵑花作爲一種美麗而富有特色的花卉,被賦予了深刻的意義,代表了對故國的懷念和對逝去的事物的悲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