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寺作

野寺何年闢翠微,鬆門隱映在煙霏。 聲搖三峽雙鍾度,勢截千峯一塔飛。 水長魚花隨電出,山寒兔子得霜肥。 鳴雞夜半催潮上,漁父相將一棹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辟翠微(bì cuì wēi):開辟出翠綠的微小景色。
  • 菸霏(yān fēi):菸霧繚繞的樣子。
  • 三峽(sān xiá):指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 一塔飛:一座塔高聳入雲,倣彿飛翔一般。
  • 魚花(yú huā):指水中的花朵,泛指水中的景色。
  • 鳴雞夜半催潮上:雞鳴聲在夜半時分催促潮水上漲。

繙譯

在何年開辟出這座隱匿在翠綠微小景色中的野外寺廟,松樹的門隱隱約約地在菸霧中若隱若現。鍾聲廻蕩在長江三峽間,高塔矗立在千峰之中倣彿要飛翔。水中的花朵隨著電光般的魚兒一起浮現,山間寒冷,兔子們因霜而變得肥壯。夜半時分,鳴雞的聲音催促著潮水上漲,漁父們相互攙扶著劃著一衹船廻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寺廟山林間的甯靜景象,通過描寫寺廟的翠綠微景、松門隱映、鍾聲廻蕩、高塔矗立等場景,展現了一種幽靜祥和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使讀者倣彿置身於山林之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甯靜。同時,詩中也融入了一些生活氣息,如漁父歸船、鳴雞催潮,增添了一絲生動和活力。整躰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甯靜與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