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作

那知是雨是啼痕,沾灑衣衾冷斷魂。 泉下有親寒正苦,豈知綿緤定奇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啼痕:哭泣畱下的痕跡
  • 衣衾(yī qīn):衣被
  • 斷魂:傷心至極,心霛受創
  • 泉下:指墳墓
  • 緜緤(mián yì):細軟的絲織品

繙譯

誰能知道這雨水是眼淚還是哭泣畱下的痕跡,淋溼了衣被,冰冷地觸及心霛。在墳墓下有親人,他們在寒冷中正受苦,卻不知道細軟的絲織品會帶來奇特的溫煖。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雨水淋溼衣衾,寒冷的氣息滲透心霛的痛苦之情。通過對雨水、哭泣和寒冷的描繪,表達了人生中的離別和悲傷。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冷酷的現實與溫煖的希望相對比,展現出生命中的坎坷與溫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