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蕨

昔人食薇不食蕨,食蕨能令心斷絕。 蕨生一一應猿啼,猿啼一聲蕨已齊。 千莖萬莖況雷雨,一夜穿盡春山泥。 猿啼多處蕨無數,淚痕一一應沾汝。 汝生何苦傍猿邊,猿易斷腸生太苦。 枝枝亦是斷腸枝,下箸令人悲復悲。 我今無薇更可採,薇兮要汝長療飢。 蕨寒薇暖薇應食,薇食令人好顏色。 夷齊食薇得三年,不死多因薇氣力。 首陽一去薇香傳,人言夷齊古薇仙。 薇生黃農虞夏代,不生今世因無賢。 我今食蕨當食薇,薇與蕨忘無是非。 恍惚聞猿啼左右,思與猿同三峽歸。 我生與猿同性命,化爲蕨兮即清聖。 斷腸久矣不須啼,情返無情期得正。 猿之所在即多蕨,故食蕨能令人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蕨(jué):一種植物,類似於蕨類植物,葉片大而厚實,常生長在山野間。

翻譯

古人吃薇而不吃蕨,吃了蕨會讓心靈感到絕望。 蕨一一生長,猿猴啼叫聲聲,猿啼一聲,蕨就齊了。 千莖萬莖更是如雷雨般茂盛,一夜間穿透了春山的泥土。 猿猴的啼聲遍佈各處,蕨葉上沾滿了淚痕。 你爲何苦苦依附在猿猴身旁,猿猴易令人心碎,生活太過痛苦。 蕨葉也是讓人心碎的葉子,拿起筷子就讓人悲傷不已。 如今我沒有薇可採摘,薇啊,你要長久滋養他人的飢餓。 蕨葉冷,薇葉暖,薇葉的食用讓人容顏煥發。 夷齊吃薇三年,不死多半是因爲薇葉的滋補之力。 首陽一去,薇香傳承,人們傳說夷齊是古代的薇仙。 薇葉生長在黃帝、農神、虞舜、夏后氏代,如今因爲沒有賢人而無法生長。 如今我吃蕨就當是吃薇,薇與蕨,忘卻是非。 恍惚間聽到猿猴的啼聲,心思與猿猴一同回到三峽。 我生來與猿猴同命運,化爲蕨葉,即是清淨聖潔。 心碎已久,不再需要哭泣,感情迴歸無情,期待找回正常。 猿猴所在之處常有蕨葉,因此吃蕨葉會讓人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食蕨爲題,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通過對蕨與薇的比喻,描繪了人生的曲折與無常,以及人們在情感糾葛中的掙扎與追求。詩中運用了植物的生長與人生命運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與領悟。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富有哲理,值得細細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