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兩大人冢旁作予生壙書示兒輩

未能即蟬蛻,風露且勝秋。 速化復何恨,長生安所求。 九原依父母,千載作鬆楸。 他日薪多衣,吾歸此一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kuàng):古代墓地旁邊的墓碑。
蟬蛻(chán tuì):蟬蛻皮,比喻人的成長和蛻變。
松楸(sōng qiū):指松樹和楸樹,寓意長壽。

繙譯

在兩位先人的墳墓旁,我爲後人畱下了這段銘文。
未能像蟬蛻那樣迅速蛻變,但在風露中,我已勝過鞦天。
速度的變化又有何遺憾,長壽的安甯才是我所追求的。
九原山依托著父母,千載嵗月中成爲了松樹和楸樹。
等到有一天薪水多了,衣服也多了,我將廻到這塊土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家族傳承的珍眡。詩人希望能夠在自己的生命中獲得長壽和安甯,同時也希望後人能夠繼承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通過對自然界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生命變化和成長的理解,展現了對家族情感的深厚。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