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氏劉掾自剡歸於林廣文者未展高陽之歡急難中忽承推食得遂生還感激之極特索餘詩爲報
自逢劉掾罷官年,慷慨時時說汝賢。
入剡未營安道宅,歸吳翻割廣文氈。
憑陵俠骨千秋起,遼落窮心徑寸懸。
莫道相酬無玉案,郢人能重郢中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舅氏:舅父。
- 劉掾:劉姓的官員,掾爲古代官名。
- 自剡歸:從剡地歸來。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省。
- 林廣文: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高陽之歡:指宴飲的歡樂。高陽,古代傳說中的宴樂之地。
- 急難:危急困難的時刻。
- 推食:推讓食物,表示慷慨。
- 生還:活着回來。
- 憑陵:依仗,憑藉。
- 俠骨:俠義之心,指有俠義精神的人。
- 千秋:千年,比喻時間長久。
- 遼落:遼闊,空曠。
- 窮心:竭盡心思。
- 徑寸懸:形容心情緊張,懸念重重。
- 玉案:玉製的食案,這裏指珍貴的禮物。
- 郢人:指楚國人,郢是楚國的都城。
- 郢中篇:指楚國的詩歌,這裏比喻作者的詩作。
翻譯
自從劉掾罷官以來,他常常慷慨激昂地提起你的賢能。他去剡地時,並未爲自己安置安適的居所,回到吳地卻割讓了廣文的氈席。他憑藉俠義之心,千秋萬代都會被人銘記,而在遼闊空曠中,他的心思卻懸念重重。不要說我沒有珍貴的禮物相酬,我的詩作就是對郢中篇的珍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劉掾的深厚感激之情。詩中,作者讚揚了劉掾的俠義精神和慷慨行爲,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劉掾的敬重和感激。通過對比劉掾在剡地和吳地的不同境遇,突出了劉掾的高尚品質。最後,作者以自己的詩作作爲回報,表達了對劉掾的深深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俠義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