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處:指出仕與隱退。
- 頻年:連年,多年。
- 頂相:指佛教中的僧侶形象。
-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
- 頭銜:指官職或社會地位的稱號。
- 道民:修道之人。
- 鍤(chā):鐵鍬,這裏指隨身攜帶的工具。
- 三餐度口:指維持基本生活的飲食。
- 不緣貧:不是因爲貧窮。
- 苦海:佛教用語,比喻充滿苦難的世界。
- 學問津:學問的途徑或方法。
翻譯
多年來,我一直在出仕與隱退之間徘徊,如今我決定不再出仕,真正地由自己來決定。我保留了僧侶的形象,自稱爲居士,洗淨了所有的官職稱號,只稱自己爲修道之人。我隨身攜帶鐵鍬,不避諱死亡,每天三餐只是爲了維持基本生活,不是因爲貧窮。我想告訴所有與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在這充滿苦難的世界中,學問是我們尋求解脫的途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王世貞對於出仕與隱退的深刻思考,以及他決定放棄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決心。詩中,「留將頂相稱居士,洗卻頭銜字道民」一句,體現了作者對於世俗身份的拋棄和對精神追求的堅持。而「一鍤隨身那諱死,三餐度口不緣貧」則進一步以簡樸的生活方式,彰顯了作者對於物質慾望的超脫。最後,作者寄語同道,共同在苦海中尋求學問的解脫之道,表達了他對於精神追求的堅定信念和對同道中人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