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瑴:人名,黃鳴瑴。
- 梓潼:地名,今四川省梓潼縣。
- 儒官:指擔任文職的官員。
- 文翁:古代賢人,以教化百姓著稱。
- 化俗:改善風俗。
- 通津:比喻通達的道路或途徑。
- 風雲有命:比喻人的命運受天意支配。
- 琴鶴隨身:比喻清貧而高潔的生活。
- 入山:指出家修行。
- 作宦:做官。
- 下車人:指新任官員。
翻譯
有雄才大略的人怎能老於征途塵埃之中,暫時藉着儒官的身份作爲遠方的臣子。 只要像文翁那樣能夠教化百姓,就應該知道蜀道也是通達的途徑。 命運雖由天定,但晚年的風雲變幻也不應逃避,帶着琴和鶴,即使貧窮也不厭棄。 我選擇入山修行,而你去做官,相逢時哪會有新官上任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黃鳴瑴的送別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詩中,「雄才豈合老征塵」一句,既是對友人才華的肯定,也是對友人未來仕途的期許。後文通過「文翁能化俗」和「蜀道即通津」的比喻,鼓勵友人以教化百姓爲己任,相信無論在何處都能有所作爲。最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與友人的仕途選擇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各自人生道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