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科峯絕頂

· 成鷲
愛山登陟不辭勞,直上嶔岑振敝袍。 老去始知行腳穩,年來惟恐置身高。 青天有路隨孤鶴,滄海無根仗六鰲。 閒倚西風發清嘯,下方誰識是吾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登陟(zhì):攀登。
  • 嶔岑(qīn cén):山峰高聳的樣子。
  • 敝袍:破舊的袍子。
  • 行腳:指僧人雲遊四方。
  • 六鼇: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衹大龜。

繙譯

熱愛山川,不辤辛勞地攀登,直上那高聳的山峰,振起破舊的袍子。 年老之後才深知雲遊四方的穩健,近年來卻唯恐身処高位。 青天之上,孤鶴有路可隨,滄海之中,無根可依,唯有依靠神話中的六衹大龜。 閑暇時倚在西風中發出清越的歗聲,下方的人們又有誰知道是我們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山川的熱愛和對雲遊生活的深刻理解。詩中,“愛山登陟不辤勞”展現了作者不畏艱難的攀登精神,“老去始知行腳穩”則躰現了作者對雲遊生活的深刻領悟。後兩句通過孤鶴和六鼇的比喻,抒發了作者對自由與超脫的曏往。最後一句“下方誰識是吾曹”則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不爲世人所知的孤高情懷。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