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博羅:地名,今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
- 眺:遠望。
- 成鷲:明代詩人。
-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時間的流逝。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閒僧:閒散的僧人。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驅犢兒:驅趕牛犢的人,這裏指普通的農夫。
翻譯
站在博羅遠望,天邊吹來的高風撲面而來,黃花和白草觸動了我的秋思。 寒冷的城池西望,只剩下斜陽空照,而東流的水卻永遠不會停止。 遊子再次來到這裏,仍然需要問路,而閒散的僧人一經過就能留下詩篇。 羅浮山啊,你爲何不歸去,笑看那些在路旁驅趕牛犢的農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博羅遠望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秋風、黃花、白草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中「逝水東流無盡時」一句,巧妙地運用流水比喻時間的無情,增強了詩的感染力。結尾的「羅浮何事不歸去,笑殺道旁驅犢兒」則透露出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然態度,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李雪峯過寺約遊中宿老病爲辭別後見寄用韻賦答並寄張子白 》 —— [ 明 ] 成鷲
- 《 元旦有懷姚明府時略地海上 》 —— [ 明 ] 成鷲
- 《 華亭渡 》 —— [ 明 ] 成鷲
- 《 續西園詠木芙蓉後十五韻 》 —— [ 明 ] 成鷲
- 《 丹霞十二詠紫臺爽氣 》 —— [ 明 ] 成鷲
- 《 隱泉詩院雜詠和馬專城韻八首棲雲亭 》 —— [ 明 ] 成鷲
- 《 馬山雜詠三十韻 》 —— [ 明 ] 成鷲
- 《 題劉讓夫明府行樂圖十二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