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夕陳方伯廉夫招飲

· 祁順
畫堂紅燭照深更,對景相看感至情。 秋色正當今夕半,月輪應似故鄉明。 一樽酩酊忘賓主,四海交遊即弟兄。 卻恐宦途容易別,思君何處可尋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堂:裝飾華麗的廳堂。
  • 紅燭:紅色的蠟燭,常用以營造節日或喜慶的氛圍。
  • 深更:深夜。
  • 對景:面對景色。
  • 至情:深厚的情感。
  • 月輪:指月亮。
  • 酩酊:形容醉得很厲害。
  • 賓主:賓客與主人。
  • 宦途:官場生涯。
  • 尋盟:尋找盟友或知音。

翻譯

在裝飾華麗的廳堂中,紅燭高照直到深夜,面對這美景,我們相互看着,感受到了深厚的情感。秋天的景色正好在今晚過半時達到頂峯,月亮應該和故鄉的一樣明亮。我們共飲一樽酒,醉得忘記了賓主之分,四海之內交的朋友就像是兄弟一樣。只是擔心在官場生涯中容易分別,到哪裏去尋找你這樣的盟友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秋夜晚與友人共飲的情景,通過「畫堂紅燭」、「月輪應似故鄉明」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溫馨而懷舊的氛圍。詩中「一樽酩酊忘賓主,四海交遊即弟兄」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官場生涯中友情易逝的憂慮。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切懷念和對未來的隱憂。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