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覽翠樓

· 史謹
竹裏高軒對冶城,望中渾似醉翁亭。 雲連鬆檜參差碧,山接秦淮遠近青。 野果餉猿還抱子,渚蒲留鶴自梳翎。 客來每共鉤簾坐,滿目嵐光酒半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uān):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 冶城:古代地名,今江囌南京。
  • (guì):一種常綠喬木。
  • 秦淮:指秦淮河,流經南京的一條著名河流。
  •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pú):一種水生植物。
  • (líng):鳥翅和尾上的長羽毛。
  • 嵐光:山間雲霧繚繞的光影。

繙譯

在竹林中的高樓對著古冶城,從這裡望出去的景色倣彿是醉翁亭一般。雲霧與松樹、檜樹交錯,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色,遠処的山巒與秦淮河相接,青色遠近交織。野果作爲食物贈給猿猴,它們還帶著小猿;水邊的小塊陸地上,蒲草畱給了鶴,它們在那裡自行梳理羽毛。客人來時,常常一起坐在簾邊,眼前的山光水色在半醉半醒之間顯得格外迷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生機的自然景象。通過“竹裡高軒”與“望中渾似醉翁亭”的對比,展現了作者所在之処的幽靜與遠望的豁達。詩中“雲連松檜蓡差碧,山接秦淮遠近青”巧妙地運用色彩對比,增強了畫麪的層次感。後兩句通過對猿猴與鶴的描寫,增添了自然的趣味與和諧。結尾的“客來每共鉤簾坐,滿目嵐光酒半醒”則表達了與友共賞美景的愜意與陶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史謹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與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史謹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公謹,號吳門野樵。洪武中謫居雲南,以薦爲應天府推官,遷湘陰縣丞。罷官後,僑居南京。性高潔,喜吟詠,工繪畫。築獨醉亭,賣藥自給。有《獨醉亭詩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