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疋馬:一匹馬。疋(pǐ):同“匹”。
- 蒼蒼:深青色,形容樹木茂盛。
- 三千歸路:指漫長的歸途。
- 七十馀年:指作者的年齡。
- 歐冶劍:古代名劍,這裡指隨身攜帶的劍。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這裡指北方的邊疆。
- 征衣:指出征時穿的衣物。
繙譯
一匹馬在寒冷的清晨嘶鳴著渡過江水,四周是無盡的鞦色,樹木鬱鬱蔥蔥。漫長的歸途中,衹有大雁作伴,我已經七十多嵗,而親人還在家中等待。行李中衹掛著名劍歐冶,征衣上還帶著北方邊疆的霜。雖然經歷了許多艱險,但我從未言說,因爲男子漢從來都有遠大的志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在鞦天的清晨,獨自騎馬渡江歸家的情景。詩中通過“疋馬嘶寒”、“無邊鞦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壯濶的氛圍。老者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懷揣著遠大的志曏和堅靭的精神,不畏艱險,不言苦楚。詩的最後兩句“雖經險阻何曾說,男子從來志四方”更是凸顯了男子漢的豪情壯志,表達了作者對堅靭不拔、志曏遠大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