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茅:指三茅山,道教名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
- 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 元:原本。
- 霜風:寒風。
- 放歌:盡情歌唱。
- 空谷:空曠的山谷。
- 騎虎:比喻處於危險或艱難的境地。
- 濯足:洗腳,比喻清除塵世污垢。
- 秋潭:秋天的水潭。
- 不避龍:不畏懼龍,比喻勇敢無畏。
- 爐裏:指煉丹爐。
- 有丹:指煉製成的丹藥。
- 雙鬢綠:形容年輕,雙鬢未白。
- 日邊:太陽旁邊,比喻極遠的地方。
- 栽杏:種植杏樹,杏在古代常與道教、長生不老聯繫在一起。
- 萬株紅:形容杏花盛開,一片紅色。
- 採藥:採集藥材,常與道教修煉、尋求長生不老有關。
- 雲深:雲霧繚繞的深處,形容隱居或修煉的地方。
- 白鶴:象徵長壽和仙境。
- 玉童:道教中指侍奉仙人的童子。
翻譯
向東望向三茅山,歸去的興致濃厚,輕軟的羅衣原本不承受寒風。 在空曠的山谷中盡情歌唱,像騎在虎背上一樣無所畏懼,在秋天的水潭中洗腳,不畏懼龍的存在。 煉丹爐中有煉製成的丹藥,雙鬢依舊保持綠色,顯得年輕;在太陽旁邊的遙遠地方種植了萬株紅色的杏樹。 幾次深入雲霧繚繞的深處採集藥材,白鶴看家,如同侍奉仙人的玉童一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道教修煉者的隱逸生活圖景,充滿了仙風道骨的意境。詩中「東望三茅歸興濃」展現了詩人對道教聖地的嚮往,「放歌空谷長騎虎」和「濯足秋潭不避龍」則表現了修煉者超脫塵世、勇敢無畏的精神風貌。後兩句通過「爐裏有丹雙鬢綠」和「日邊栽杏萬株紅」進一步以煉丹和栽杏象徵長生不老的願望。結尾的「採藥雲深去,白鶴看家似玉童」則深化了隱逸修煉的主題,白鶴和玉童的意象增添了詩作的神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