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羅衣雖輕,不如布好。
堂夜雖美,不如玉寶。
葳甤芳樹,烹飪則拙。
便佞悅人,治國則滅。
獨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聖,非紂不顯。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貧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錦,匪朝則夕。
人有美名,匪纔則識。
大海洪波,寸蝦不入。
高山連雲,弱羽不戢。
積絮生蟣,積書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騏驥在側,善御思騁。
不爲不智,是謂不愚。
不爲不足,已自有餘。
莫堅於漆,唯蟹則解。
莫重於石,唯輪則徙。
三寸之鍵,可制闔闢。
千尺之龍,或畏螻蟈。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秦女吹簫,與鳳爲羣。
人爲強努,神爲巧機。
孰滿孰發,各唯其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葳甤 (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 便佞 (pián nìng):指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
- 獨夫 (dú fū):指暴君。
- 紂 (zhòu):商朝的最後一位暴君。
- 騏驥 (qí jì):指良馬。
- 螻蟈 (lóu guō):指螻蛄,一種小昆蟲。
- 伯益 (bó yì):古代傳說中的賢臣,據說發明了井。
- 玄雲 (xuán yún):指高空的雲。
翻譯
羅衣雖輕,不如布好。堂夜雖美,不如玉寶。茂盛的芳樹,烹飪則顯得笨拙。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治國則會導致滅亡。暴君,沒有文化不免於滅亡。武王是大聖人,沒有紂王就不會顯得偉大。有寒有暑,是自然的常態。貧窮而堅守道義,是文章的光輝。天有霞錦,不是朝霞就是晚霞。人有美名,不是才華就是見識。大海的洪波,寸蝦不會進入。高山的連雲,弱羽不會停留。積攢的棉絮會生蝨子,積攢的書籍會聚蠹蟲。物之所喜,人之所怒。良弓在旁,善射者思逞。騏驥在側,善御者思騁。不爲不智,是謂不愚。不爲不足,已自有餘。沒有比漆更堅固的,只有蟹能解開。沒有比石更重的,只有輪子能移動。三寸的鑰匙,可以控制開關。千尺的龍,或許畏懼螻蛄。伯益發明瞭井,龍登上高空的雲。秦女吹簫,與鳳爲羣。人爲強努,神爲巧機。孰滿孰發,各唯其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象徵的手法,探討了價值、道德和智慧的主題。詩中,「羅衣」與「布」、「堂夜」與「玉寶」的對比,強調了內在價值的重要性。通過「葳甤芳樹」與「便佞悅人」的對比,詩人批判了表面華麗而實質空洞的行爲。詩中的自然現象和歷史典故,如「天有霞錦」、「武王大聖」,增添了哲理性和歷史深度。最後,詩人通過「良弓」、「騏驥」等象徵,表達了對智慧和才能的讚美,以及對時機和命運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思考。
伍瑞隆
伍瑞隆,字國開,號鐵山,晚號鳩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補弟子員。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諭,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稱,擢翰林院待詔,遷戶部主事,再遷員外郎,管倉場。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兩司。謝病歸。南明紹武帝立,拜太僕寺正卿。明亡,隱居邑之鳩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金門草》、《白榆草》、《石龍草》、《雩樂林草》、《懷仙亭草》、《鐵遂草》、《賦草》、《遊樑草》、《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伍瑞隆詩,諸別集多已佚,僅存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啓四年刊本《臨雲集》十卷,該集一至五卷爲詩,後五卷爲文。今以《臨雲集》爲底本整理。他書輯得佚詩,附於末卷之後。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