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漆振伯贈言卷後

· 成鷲
憶我始識壯士時,西江水決橫塘陂。 長官順流放巨舸,平通竹岸穿花籬。 入門便問水深淺,出定老僧茫不知。 須臾壯士剌船去,歷盡千村還萬戶。 田高田下費商量,江北江南歸指顧。 從容返命借箸籌,話到前川日西暮。 老僧揖客問姓名,旁人慾語先低聲。 此翁不是尋常客,卑視郭解齊荊卿。 兒時不樂戲俎豆,揭竿斬木驅羣英。 十三便笑舞陽怯,十五能請終軍纓。 身騎竹馬謁幕府,抵掌談笑銷戎兵。 結髮辭家佩長劍,吳越山川遊已遍。 驅車燕趙訪佳人,寂莫金臺人不見。 肝膽相從國士知,鬚眉豈逐風塵變。 美人爲政懷古歡,舊遊萬里偷彈冠。 行縢結束嶺南去,大道寧憂行路難。 賦就長楊思狗監,棲遲安邑饋豬肝。 獵心每逐烽煙動,俠骨那堪短褐寬。 昇平日久休兵革,腥風飆起萑苻澤。 匣裏芙蓉試一鳴,飛光褫取鯨鯢魄。 賣刀買犢爲何人,革心革面伊誰力。 長歌歸去不施勞,風雨連牀無愧色。 當局旁觀知未知,此翁不是尋常客。 善刀不肯殺癡頑,讀書不屑循行墨。 結交不用盟雞壇,論功不作鴟鴞嚇。 要識此翁姓與名,江西漆郎字振伯。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