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東林,有厭清苦者相繼辭去。時值小除,與諸子守歲,示此以堅其志
山廚破甑久生塵,笑撥寒灰事火神。
冷竈已無黔突客,居亭猶有刻舟人。
橘因易地春爲枳,姜自經冬老更辛。
大盡到來能几几,暫留同住守庚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林:指東林書院,明代著名的書院,位於今江蘇省無錫市。
- 厭清苦:厭倦清貧艱苦的生活。
- 小除:指農曆除夕前一天,即小年夜。
- 守歲:中國傳統習俗,指在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的到來。
- 山廚:山中的廚房,指簡陋的廚房。
- 破甑:破舊的蒸飯器具。
- 寒灰:冷卻的灰燼,比喻冷清無生氣。
- 事火神:指用火,這裏比喻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
- 冷竈:冷清的爐竈,比喻無人問津。
- 黔突:指煙囪,比喻熱鬧的景象。
- 居亭:居住的地方。
- 刻舟人:比喻固執不變,典故出自《莊子·秋水》。
- 橘因易地春爲枳:橘樹移到北方就變成了枳,比喻環境改變導致性質變化。
- 姜自經冬老更辛:姜經過冬天更加辛辣,比喻經歷困難後更加堅強。
- 大盡:指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几几:多少。
- 守庚申:道教中的一種習俗,指在庚申日守夜,以防鬼怪侵擾。
翻譯
在東林書院同住,有些人因厭倦清貧的生活相繼離開。時值小年夜,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守歲,寫下這首詩以堅定我們的志向。
山中的廚房裏,破舊的蒸飯器已積滿灰塵,我笑着撥開冷卻的灰燼,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冷清的爐竈已不再有熱鬧的煙囪,居住的地方仍有固執不變的人。橘樹移到北方就變成了枳,姜經過冬天更加辛辣。每月的最後一天能有多少,我們暫留此地,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東林書院堅守清貧生活的決心,以及對志同道合朋友的深厚情誼。詩中通過「山廚破甑」、「冷竈」等意象描繪了清貧的生活環境,而「笑撥寒灰」則展現了作者積極面對困境的態度。後兩句通過橘變枳、姜更辛的比喻,強調了環境變化對人的影響,以及經歷困難後的成長。最後,以守歲迎接新年的習俗,寓意着堅守信念,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