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固山裕公入覲

· 成鷲
曾參羽衛領貔貅,重珥金貂覲冕旒。 禹甸山河看帶礪,漢臺人物羨箕裘。 擁書南面千秋業,倚劍長天萬里侯。 將相有才仙有骨,未須還問赤松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衛:指皇帝的衛隊。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重珥:指珮戴雙重的耳飾,這裡指官員的服飾。
  • 金貂:古代高級官員的冠飾,用以表示身份。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冠冕,代指皇帝。
  • 禹甸:指中國,源自大禹治水的故事。
  • 帶礪:比喻江山穩固。
  • 漢台:指漢朝的朝廷。
  • 箕裘:比喻繼承家業。
  • 擁書南麪:指坐在南麪讀書,比喻學問淵博。
  • 千鞦業:指偉大的事業。
  • 倚劍長天:形容英勇的姿態。
  • 萬裡侯:指遠大的志曏或高遠的地位。
  • 赤松:指仙人赤松子,這裡代指隱居脩仙。

繙譯

曾經率領皇帝的衛隊和勇猛的軍隊,現在再次珮戴著金貂冠飾,準備去朝見皇帝。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山河穩固如同帶礪,漢朝的朝廷中,人們羨慕那些能夠繼承家業的人物。 坐在南麪讀書,擁有著偉大的學問和事業,手持長劍,展現出英勇的姿態,志曏遠大如同萬裡侯。 既有將相之才,又有仙人之骨,不需要再去詢問隱居脩仙的事情了。

賞析

這首詩是成鷲送別王固山裕公入朝覲見皇帝時所作,詩中通過對王固山的贊美,展現了他既有文治武功的才能,又有高尚的品德和遠大的志曏。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羽衛領貔貅”、“重珥金貂覲冕旒”等,形象地描繪了王固山的威嚴和尊貴。同時,“擁書南麪千鞦業,倚劍長天萬裡侯”等句,更是抒發了對王固山未來事業的期待和贊美。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