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

· 張籍
獨住三峯下,年深學煉丹。 一間松葉屋,數片石花冠。 酒待山中飲,琴將洞口彈。 開門移遠竹,剪草出幽蘭。 荒壁通泉架,晴崖曬藥壇。 寄知騎省客,長向白雲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峯:指華山的東峯、南峯、西峯。
  • 煉丹:古代道士修煉的一種方法,希望通過煉製丹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 松葉屋:用松葉覆蓋的簡陋住所。
  • 石花冠:用石頭雕刻成的花形裝飾物。
  • 琴將洞口彈:在洞口彈琴,形容隱居生活的悠閒與自得。
  • 剪草出幽蘭:修剪雜草,露出隱藏的幽蘭,比喻發現美好事物。
  • 荒壁通泉架:在荒涼的牆壁上架設泉水,形容生活的簡樸與自然。
  • 曬藥壇:曬製藥材的地方。
  • 騎省客:指在朝廷中任職的官員。
  • 白雲閒:白雲象徵着隱逸和高潔,閒則表達了悠閒自在的生活態度。

翻譯

獨自居住在華山的三峯之下,多年來一直學習煉丹之術。 有一間用松葉覆蓋的屋子,幾片用石頭雕刻的花冠作爲裝飾。 酒是在山中飲用的,琴聲則在洞口悠揚。 爲了增加景緻,特意將遠處的竹子移栽到門前,修剪雜草,露出隱藏的幽蘭。 在荒涼的牆壁上架設泉水,晴朗的山崖上曬製藥材。 寄語給那些在朝廷中忙碌的官員,希望他們能常常向往這白雲般悠閒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隱士在華山深處的寧靜生活,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緻描寫,展現了隱士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親近。詩中「松葉屋」、「石花冠」等意象,以及「酒待山中飲,琴將洞口彈」的悠閒情景,都體現了隱士超脫塵世、追求心靈自由的生活態度。結尾的「寄知騎省客,長向白雲閒」則是對忙碌官員的勸慰,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淡然。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繪。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